投稿人:創(chuàng)面修復科護師 馬婉婷
推開創(chuàng)面修復科12床病房的門,消毒水的氣味中夾雜著一絲微妙的尷尬。59歲的杜阿姨靜靜地躺在床上,被子緊緊裹住身體,連下巴都縮在衣領(lǐng)里。脊髓損傷奪走了她胸部以下的知覺,而大小便失禁的陰影如同一塊巨石,沉沉壓在她的心頭。每次更換尿墊時,她都會死死攥住床單,指節(jié)泛白,仿佛那是她僅存的尊嚴。
當氣壓治療儀被推到床邊時,她猛地擺手拒絕:“治這腿有什么用?能讓我自己上廁所嗎?能讓我走路嗎?”她的聲音尖銳卻顫抖,像一把鈍刀,割在空氣里。我沒有反駁,只是輕輕掖了掖她的被角,握住她的手,低聲問:“杜阿姨,您愿意和我說說心里話嗎?”
她緩緩抬起眼,疲憊與絕望在臉上交織。“小護士,我這樣活著還有什么意思?吃喝拉撒都要靠別人,身上總帶著味道,以后的日子怎么過……”她哽咽著,訴說著車禍如何在一瞬間顛覆她的人生——從行動自如到寸步難行,從照顧家人到成為家人的負擔。每一句話都浸透著痛苦和不甘。
我輕輕抱住她,柔聲安慰:“杜阿姨,您千萬別這么想。您的家人一直盼著您好起來,您的堅持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而且,您看,這段時間的治療已經(jīng)有效果了,只要繼續(xù)配合,一定會越來越好。”她的情緒漸漸平復,我便順勢介紹起氣壓泵治療:“這臺儀器對您很重要。長期臥床會讓下肢血液循環(huán)變差,容易引發(fā)血栓和肌肉萎縮。氣壓泵就像一雙溫柔的手,規(guī)律地按摩您的腿,幫助血液流動,也能鍛煉肌肉。”
我啟動設(shè)備,幫她套上治療套。她微微皺眉:“有點緊,會不會不舒服?”我耐心解釋:“剛開始可能不適應,但很快就會習慣。很多和您情況相似的患者,堅持治療后都看到了改善。”
她認真聽著,眼中隱約閃過一絲光亮。我趁勢鼓勵:“杜阿姨,只要不放棄,希望就一直在。您的家人關(guān)心您,我們也會一直陪您。每一次治療,都是向康復邁進一步。”
從那以后,每次做氣壓泵治療時,我都會陪她聊天,聽她回憶過去,也鼓勵她期待未來。漸漸地,她不再抗拒,甚至主動詢問治療進展。后來,我還為她講解預防壓瘡的知識,并邀請家屬參與護理,讓她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從未離開。
如今的杜阿姨,偶爾會讓我把病床搖高一點,看盛夏的陽光穿過香樟葉,在床沿灑下晃動的光斑。那些跳躍的金色,像極了康復訓練時她眼中閃過的希冀——原來,在草木瘋長的季節(jié)里,連病痛也無法扼殺破土而出的勇氣。
脊髓損傷的痕跡或許永遠不會消失,但在那些被愛熨平的褶皺里,新的枝芽已經(jīng)悄然萌發(fā)。就像杜阿姨自己說的:“不能走路又怎樣?我還能看著孩子笑,還能數(shù)著氣囊鼓起的節(jié)奏——這日子,就不算白過。”
愛,在仁慈延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