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高尿酸血癥患病率逐年增高,已經成為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謝性疾病。尿酸是人體代謝產物之一,主要由膳食攝入和體內分解的嘌呤化合物經肝臟代謝產生,通過腎臟和消化道排泄。
當嘌呤代謝發(fā)生障礙時,就會出現高尿酸血癥。在正常膳食狀態(tài)下,非同日2次檢測空腹血尿酸水平大于420微摩爾/升,即可診斷為高尿酸血癥。痛風即為高尿酸血癥患者出現尿酸鹽晶體沉積于關節(jié)、軟組織和腎臟,引起關節(jié)炎、腎臟損害等,臨床主要表現為反復發(fā)作的急性關節(jié)炎等。血尿酸升高除了引起痛風之外,還與腎臟、內分泌代謝、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有關。高尿酸血癥與痛風的發(fā)生與飲食及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尤其是長期攝入高能量食品、大量酒精和(或)高果糖飲料。因此,科學、健康的飲食方式,對于高尿酸血癥及痛風患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在飲食上保持多樣性,限制嘌呤類物質的攝入。食物中的嘌呤可經過人體代謝生成尿酸,攝入過高的嘌呤,會增加尿酸的產生,引起高尿酸血癥。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攝入,有助于控制血尿酸水平,減少痛風的發(fā)生。不同食材的嘌呤含量和吸收利用率不同,高尿酸血癥與痛風人群要科學選擇食材,嚴格控制膳食中嘌呤含量。食物品種每天應不少于12種,每周不少于25種。雞蛋的蛋白、牛奶等嘌呤含量較低,可安心選擇。雖然大豆嘌呤含量略高于瘦肉和魚類,但植物性食物中的嘌呤人體利用率低,豆腐、豆干等豆制品在加工后嘌呤含量有所降低,可適量食用。動物內臟如肝、腎、心等,嘌呤含量普遍高于普通肉類,應盡量避免選擇。每天全谷物食物不低于主食量的30%,膳食纖維攝入量達到25克~30克。除遵循上述原則外,不同的個體對食物的反應程度不同,要盡量避免食用既往誘發(fā)痛風發(fā)作的食物。
其次,每天要保證足夠的蔬菜及奶制品,限制果糖的攝入。新鮮蔬菜(如菊苣、鮮百合)、水果(如富含維生素C的櫻桃、草莓等)、植物性飲料(如無糖咖啡、茶)和草本植物(如薏苡仁、益智仁)等含有豐富的植物化學物,有助于改善高尿酸血癥,降低痛風發(fā)作風險。建議每天多進食新鮮蔬菜,不少于500克,深色蔬菜(如紫甘藍、胡蘿卜)應當占一半以上。乳蛋白是優(yōu)質蛋白的重要來源,可以促進尿酸排泄,鼓勵每天飲用300毫升以上或相當量的奶及奶制品。果糖具有潛在引起尿酸水平升高的作用,應限制果糖含量較高的食品,如含糖飲料、鮮榨果汁、果葡糖漿、果脯蜜餞等。盡管水果中含有果糖,但水果中的維生素C、黃酮、多酚、鉀、膳食纖維等營養(yǎng)成分可改變果糖對尿酸的影響作用。因此,水果的攝入量與痛風無明顯的相關性,建議每天水果攝入200克~350克。
最后,每天要飲用足夠多的水,建議限制飲酒。每天定時、規(guī)律飲水可以促進尿酸排泄。高尿酸血癥與痛風人群,在心、腎功能正常情況下建議每天飲用2000毫升~3000毫升,盡量維持每天尿量大于2000毫升。首選白水,也可飲用檸檬水、淡茶、無糖咖啡及蘇打水,但應避免過量飲用濃茶、濃咖啡等,避免飲用生冷飲品。酒精的代謝會影響嘌呤的釋放并促使尿酸生成,酒精還會導致血清乳酸升高,從而減少尿酸排泄。因此,飲酒會增加高尿酸血癥與痛風的風險。部分酒類還含有嘌呤,通常黃酒的嘌呤含量較高,其次是啤酒。白酒的嘌呤含量雖然低,但是白酒的酒精度數較高,容易使體內乳酸堆積,抑制尿酸排泄。因此,建議限制飲酒,急性痛風發(fā)作、藥物控制不佳或慢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患者不應飲酒。
健康科學的飲食習慣是痛風及高尿酸血癥患者控制病情的基礎條件之一。除此以外,高尿酸血癥及痛風人群還應該養(yǎng)成規(guī)律作息、勞逸結合的生活習慣。作息不規(guī)律會導致疲勞進一步加重,從而促使體內代謝產物的堆積和內環(huán)境的改變,增加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的風險。因此,在享受美食的同時還應該有所節(jié)制。